2012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118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2、在社会情景中,个体根据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
3、在一系列标准事件的进程中实施的综合测量儿童的早期依恋的方法。
4、指母亲指向婴儿的语言,具有语速慢、声音高、音调夸张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
5、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与动作。
二、填空
1、 基础性、递进性、易感性 2、横向设计、纵向设计、交叉设计、跨文化设计
3、 语音扩充、语音紧缩 4、生物性和交往性、互动性、依恋性
5、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6、瞬时、工作、长时
7、 前语言交流、妈妈语、对儿童语言的反馈 8、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三、选择
1.A 2.D 3.D 4.B 5.C
四、判断说明
1、错,新生儿已具有了高兴的情绪体验,比如,体现在得到妈妈的抚慰或满足后能露出微笑。
2、错,记忆恢复现象是儿童特有的现象,在成人身上没有体现。
3、错,儿童思维的发生应该在感知、记忆等过程之后才开始发展的。
4、错,刚出生的婴儿不具有移情的能力,这种表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情。
5、错,自言自语即“自我中心语言”,它是向真正的社会化语言过渡的重要阶段,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应予以禁止。
五、简答
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答:(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包括思维的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2、影响儿童习得语法的机制
答:(1)环境因素,包括前语言交流、妈妈语、父母对儿童语言的反馈;(2)认知因素,即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3)生物因素,即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语言的能力。
3、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答:(1)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2)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3)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
4、儿童的元认知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答: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儿童学习到了更多的策略,从而增强了元认知的发展;其次,元认知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促进了问题解决能力。
5、师幼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哪些影响作用
答:1)对儿童的学习以及早教中心、幼儿园、学校适应有重大作用;(2)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自我的发展有极大作用;(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6、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1)刺激丰富化原则;(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相匹配原则;(3)形式立体化原则;(4)空间渗透式原则。
移动端访问:2012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