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8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A, 3、D, 4、B, 5、D,
6、D, 7、C, 8、B, 9、B,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过度学习
12、关键期
13、有关学习对象
14、维果斯基
15、观察
16、联结
17、行为目标
18、眼神和表情
19、寻求发展
20、任务分析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错。最早为具体运算阶段。
22、错。这不是有意义学习,因为学习材料本身没有逻辑意义,只是为了便于记忆的目的,采用记忆术,人为地赋予它一种意义。
23、错。因为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的一种过程。
24、错。这是测验的信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2分)
比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1分)
与原有认知观念和新学习内容相关联的(2分)
26.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
知识的概括是获得对一类事物抽象、一般、理性认识的认识的过程(1分)
充分利用变式(1分)
科学地进行比较(1分)
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1分)
启发学生自觉进行知识概括(1分)
27. 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3)尊重与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
(5)个别化对待原则或(6)整体性发展原则
每点各1分。
28. 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2分)
(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经过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四个阶段。(1分)
(2)情境教学: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分)
(3)合作学习: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分)
补充强调: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p224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1分)
(1)培养学习动机包括:
a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2分)
b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2分)
(2)激发学习动机包括:
a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分)
b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2分)
c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2分)
d 正确指导规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分)
适当举例1-2分。
30、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的含义(1分)
(2)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6分)
(3)培养措施:
a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分)
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2分)
c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2分)
举例1-2分。
移动端访问: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