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104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CBC; 6—10:CBCBB
二、填空题
11.社会情感、社会行为;12. 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13.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规律;14.陶行知;15.2个小时;16.良好的身体素质。17.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8.事物,现象;19.片面性,知识,技能,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20.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三、判断说明题
21.错误。幼儿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向某个方面。
22.错误。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应根据游戏的具体情况,不是教师指导越多越好。
23.错误。教师应该把安静的游戏区和喧闹的游戏区严格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24. 错误。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要按照幼儿的意愿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从儿童的兴趣、意愿出发,也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25.错误。以成熟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目的应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四、概念题
26.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27.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
28.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各班家长推选1-2位家长组织,分工协作,在园长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总结活动效果,并向家长作汇报。
五、简答题
29. 答: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
30.答: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素质的教育。
31.答: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办园(班)条件简陋;(2)“小学化”现象严重;(3)“城市化”教育误导;(4)幼儿园(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5)教师专业素质较差;(6)幼儿发展水平落后。
32.答:(1)广泛收集废旧物品;(2)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3)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4)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移动端访问:2012年北京市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