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75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D, 3、C, 4、B, 5、D,
6、D, 7、A, 8、A, 9、D,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本我
12、强化
13、反思
14、道德情感
15、学习策略
16、吸引力
17、创造性
18、联结
19、寻求发展
20、教学目标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错。司法型。
22、对。
23、错。因为学习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24、错。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2分)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2分)
(3)品德发展的协调性(1分)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直接和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 (1分)
安全的需要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保障个体生活在一个免遭危险的环境中。(1分)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1分)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同时也得到自我尊重。(1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1分)
27.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竞争、合作、独立
(4)外部影响
每点1分,整体1分。
28. 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注意个别差异
每点各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每点各2分,论述、举例等整体1-5分。
30、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问题解决的含义(2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5分)
(3)促进措施:
a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分)
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2分)
c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2分)
d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2分)
移动端访问: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