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25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B, 7、B, 8、D, 9、A,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原有认知结构
12、监视策略
13、学习准备
14、理解问题
15、教学过程
16、知识的学习
17、认同
18、准备律
19、人际关系
20、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错。斯金纳
22、错。权威阶段还是他律阶段。
23、对。肯定实例(正例)的无关属性的变化。
24、错。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举例说明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可以促进行为的增加。(1分)
正强化是指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如:父母在儿童劳动时都给予表扬,儿童劳动的次数增多。(2分)
负强化是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如:老鼠处于受电击中,但是当按下按钮时,电击就停止,使得老鼠按按钮的次数增加。(2分)
26.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以上每点各1分,满分5分。
27.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问题的特征(1分);
已有的知识经验(1分);
定势(1分);
功能固着(1分);
(注:如答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等,再酌情给1分)
28. 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
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3分)
因此对于新识记的材料,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分)
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间隔可长一些。(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在水平相当的对抗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1)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解释。(4分)
(2)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4分)
(3)动机强度过强,反而会对完成任务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过分想赢、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使活动效率降低。(3分)
(4)不同难度的任务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4分)
30、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判断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以上每点各2分,展开论述1-3分,举例1-2分。
移动端访问: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