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教育目的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29
206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简)
(一)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简答)
1、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
2、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
3、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
4、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3、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
1、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凭借
2、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从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从实现与否上看,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
1、国家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教学目标:即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或细化。
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人们的教育思想
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
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移动端访问: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