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8.4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2-19
409

三、德育的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不能把德育方法单纯归结为教师运用的方法或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从整体上说,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服方法的实质在“服”而不在“说”。说服方法要求的是“以理服人”,学生“心领神会”、“心悦诚服”,而不是“以势压人”,“我说你听”。说服方法常表现为师生对话,在关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认识上相互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行为上共同选择,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
说服法包括:
(1)讲解
说服常用讲解,如向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说明某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
(2)谈话
说服常用谈话,通过谈话可以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他们的认识,他们进行教育。
(3)报告
当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些共同要求需要满足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时,以采用报告或讲座进行说服为宜。
(4)讨论
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些看法,但又不甚明确、不太全面时,特别是产生了分歧和对立的看法时,采用讨论、辩论,能使问题理解得更深入。
(5)参观
参观是让事实说话,通过接触实际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明确目的性。说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符合需要,切中要害,启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长,唠叨。否则,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厌烦,产生抵触情绪。第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青少年渴求知识,期望更多地了解社会、人生,因此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第三,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第四,以诚待人。要说服学生,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只有待人以诚,才能叩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使教师讲的道理易被学生所接受。
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而青少年学生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伟人、英雄、学者。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但在缺乏制 度、纪律和正确舆论的环境里,榜样的作用则将受到局限。
榜样法包括:
(1)伟人的典范
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当然是青少年学习的典范。他们的不平凡的一生、伟大业绩、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对他们的敬仰思念之情,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的典范,是德育的重要方法。
(2)教育者的示范
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者给青少年学生所作的示范。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榜样。尤其是教师与父母,他们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重任,也得到学生的信赖。其言行、举止,仪态、作风、为人处世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3)学生中的好榜样
从学生中评优,这也是一个运用榜样的方法。当然,学生中的榜样,不可能那么完美与稳定。但他产生于学生,为学生亲近与熟悉,容易引起学生的关心与学习。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向上、不甘落后,因而在学生中适当运用评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习榜样的身世、艰苦奋斗的经历、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特别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之处,使他们在心灵上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爱慕、敬佩之情。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的活动与交往的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品德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我们既要坚持说服教育,又要重视实际锻炼。
锻炼法包括:
(1)练习
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如爱清洁、讲礼貌等文明行为习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
(2)制度
制度是指通过构建良好的学校制度来引导规范和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学校制度应合法、合德。
(3)委托任务
教师或学生集体委托学生个人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际锻炼。
(4)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是很重要的道德锻炼。这些活动包括学习、课外活动、劳动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学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克服许多困难,经受多方面的锻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果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而是马马虎虎,那就会搞形式主义,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对学生品德的锻炼贵在一个“严”字,丝毫不能放松。对一个学生马虎,对个个学生都可能马虎,教师的要求便流于形式。第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自强不息,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第三,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贵在持之以恒。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都无益于品德的培养,而且一旦造成学生疲沓散漫的习气,则将严重影响德育的进行。所以对学生的锻炼,要强调自觉但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督促、检查,还要引导他们长期坚持下去。第四,适当指导。有时,学生虽有良好的道德动机,但不善于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特别是在他们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时,会在行动上感到困惑,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因此,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应视学生的能力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有时还要同他们共同分析,共同选择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移动端访问: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8.4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