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2-19
280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搞好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讨论、辨析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议题发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以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使问题逐步得到深化、解决,切忌暗示问题的结论。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有争论的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意见。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选择典型的实物、教具,放大需要认真观察的部分,最好用色彩把易忽略的地方突出。还要考虑好运用教具进行演示的过程,特别是演示实验,应先试做一遍。此外,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能够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
第二,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让学生知道要看什么、怎样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第三,讲究演示的方法。演示要紧密配合教学,及时进行,过早拿出直观教具或用完后迟迟不收藏好都会分散学生注意;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做适当讲解、指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引导他们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最佳效果。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形成技能与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各年级、各学科都需进行一些不同的练习。练习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活动才能有成效,但绝非要求学生做机械训练,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H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任何练习都要掌握一定的程序、规范、要领和关键。只有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保证练习的质量。
第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练习的质量、难度、速度、独立和熟练程度、综合应用和创造性上,对学生都应有计划地提出要求,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熟练与完善。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移动端访问: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