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二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0-13
18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2.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3.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
A.美国的舒尔茨
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
D.美国的凯恩斯
4.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
A.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0.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加里宁
C.赞可夫
D.马卡连柯
14.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的原则。
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
15.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体
1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1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一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2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移动端访问: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