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小学教育:第五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8-23
913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然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仍表现出共同的特征:(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一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具体表现如下:(1)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2)教育具有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3)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4)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翻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5)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6)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教育也有着同样悠长的历史。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势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按高下依次为:(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或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主要为当地土著。前两种为高级种姓,属特权阶级。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大约4000年前,古埃及就发展成强大的中王国,教育达到鼎盛。史载,古王国末期的埃及已有了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因而国家开设了职官学校。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较受尊重。“学为文士”是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因此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英国l880年实行5-l0岁儿童的义务教育,1891年完全实行初等免费教育,l9世纪80年代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

  ③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④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