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7-23
262

1、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知识学习的类型(要会判断)
(1)根据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4.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5.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应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应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知识的保持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应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7.遗忘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1.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操作技能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4.心智技能培养要求(只考高中)
1.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使用正确言语
第八章 学习策略(重点)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2.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考初中和高中)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资源和环境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3.典型的学习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的方法:(考过简答题)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划线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常用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原则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的成分:任何问题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和障碍。
2.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3.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5.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考初中高中,论述题)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智力——智力和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高智商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个性——高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
7.创造性的培养(面试提过)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移动端访问: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