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5-19
155

大家都知道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会考到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大家要想在这两个科目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幼儿教育心理学,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的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小编今天在这里就来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
发展历程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发端于14至16世纪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擎人文主义旗帜,提倡人权和人性自由。这种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新人类观,为儿童的命运带来了重大的转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位思想家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及其代表作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就是卢梭与他的《爱弥儿——论教育》(1762年)被世人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幼教心理的实践研究
Pational Infant School System (1816 – 1824年),收托1-6岁的儿童,当父母工作时,儿童到学校集体保育。尽管这所学校仅存在了8年,但是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
Kindergarden (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受进化论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强调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真正的“人的教育”应从这时开始。
幼儿之家(1907年),是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的,虽然每个儿童身上均具有“潜在生命力”,但这只代表了个体发展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教育是在对孩子童真天性的科学研究中发展而来的,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的幼儿教育体系之一。
3.幼教心理学的构建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早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构建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提够了方法和理论上的准备和基础。其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影响最为显著。
20世纪60年代后,学习理论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和人类学习的一般原理,开始重视婴幼儿学习潜能的研究。随着“关键期”的发现,与发展的“敏感期“相对应的学习”最佳期“也就构成了婴幼儿学习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2作用编辑即使没有接受过心理学训练,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也带有特有的心理学理论色彩。这是一种内隐的理论——认同传统或民间流传的心理学(Folklore Psychology)。尽管其中不乏朴素的真理,但是在没有经过科学检验之前,以它为指导的行为难免盲目和具有风险。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学习理论,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虽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对幼儿教育心理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说,但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如同其母体一样是“舶来品”,我们不能靠西方人的大脑来解决中国幼儿教育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特色化的同时本土化。
一门科学的研究任务决定于其本身的科学性质,幼儿心理学的独立,服务于幼儿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3图书信息编辑基本信息
书 名: 幼儿教育心理学
作 者:曹中平
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810425261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
当您开始阅读《幼儿教育心理学》时,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以上小编就给大家讲这么多,如果大家还有其它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登陆育德官网进行查询啊。
移动端访问:幼儿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