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机考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2-16
126

小学教师资格证机考试题对于同学们练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很多同学却对此束手无辞,毫无所知,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机考的试题,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认真学习一下。
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维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2.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3.学习“工作总量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4.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6.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7.吹拉弹唱属于( )技能。
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
8.(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9.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无目的地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1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参考答案:
1.C【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C【解析】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3.A【解析】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4.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5.D【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6.A【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7.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8.A【解析】题于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9.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10.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在学习了小学教师资格证机考的试题之后,同学们对此此次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应该是更加的了如指掌,更加的自信了。那么就请各位同学们认真备考,发挥自己的实力。
移动端访问:小学教师资格证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