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1-28
105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会考什么内容,考试的题目会不会很难的呢?今天小编就以德育这个考试重点来给大家讲讲教师考试资格证教育学的考试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给大家紧张的神经稍微松一松,不要那么的担心考试。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在知晓了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知识之后,是不是感觉不是很难呢?大家对于这门考试是不是已经自信满满了呢?千万可别大意啊,认真仔细复习才是王道,这样才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移动端访问:教师资格证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