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8个教学原则,让你教资考试得高分!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9-03-06
329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很多同学都觉得知识点多而且还不好记,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考试中涉及到的小知识点,参加考试的同学赶紧背一下吧,背会就能拿到分哦~~坚持下去,考试一次上岸不是事!加油!
1. 直观性原则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定义: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
代表人物: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定义: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
代表人物: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定义: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 循序渐进原则
代表人物:
《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定义: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
代表人物:
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定义: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 量力性原则
代表人物: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定义: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8.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定义:
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8大教育原则方面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的记~~
移动端访问:掌握8个教学原则,让你教资考试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