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5-21
194

教师资格证作为含金量较高的一本证书,近年来,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考试难度逐渐加大,考下一本教师资格证书,不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不好好准备,会吃亏的哦,套用高考班主任的一句话,多考一分压下千人,一起来学习下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吧。
1、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
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列举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为了整合新信息之间、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4、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5、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6、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的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
7、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位置。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是在被测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标准参照测验。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上两种评价之外,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8、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9、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10、原型定向
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
最后,祝:逢考必过
移动端访问: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