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前教育学考点归纳: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150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游戏的特点=概念)
考核知识点:
游戏概念:
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1、自发游戏:由儿童自己思考出来、组织发起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3、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4、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5、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6、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7、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8、了解游戏概念的不同界定,明确幼儿游戏的种类:
(1)从教育的作用上分:可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
(2)从教师的指导上分:可分为幼儿自发游戏和规则游戏
(3)从社会性发展分(美国教育家M.帕顿):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从认知的发展上分: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
9、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价值:
A、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2)、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
3)、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 4)、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B、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2)、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4)、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5)、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C、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 2)、催发了幼儿的探索行为
3)、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D、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2)、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3)、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4)、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E、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2)、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3)、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4)、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5)、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F、发展幼儿的美感:
1)、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2)、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儿童欣赏美
3)、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 4)、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10、了解教师为幼儿游戏创造的条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幼儿游戏的准备)
一、设定游戏时间
利用各种时间、力争较长时间、室外游戏的重要、合理安排游戏的组织形式
二、布置游戏空间
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辟游戏区域、游戏场地有吸引力、游戏场地的安全
三、提供游戏材料
收集废旧材料、变换游戏材料的布置、组织不同的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
注重园内、园外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11、理解教师观察游戏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
1)、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观察的价值):
1、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
3、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2)、观察的策略(具体办法):
1、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2、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
3、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4、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5、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
12、理解并掌握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
尊重游戏的倾向、对游戏的选择、游戏的创造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
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的需求、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幼儿游戏的伙伴、
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适时、适地、适宜)
四、引导幼儿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有调整、有新意)
2、带领幼儿做其它活动时,引发幼儿的游戏
3、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4、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游戏情节)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
13、理解幼儿园游戏的评价内容及注意问题:
一、游戏环境的评价
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
目标
组织形式
幼儿表现
游戏材料
游戏开端、过程、结果
三、游戏水平的评价:
1、教师评价2、幼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