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前教育学考点归纳: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89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潜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即隐蔽、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环境中,即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活动室的布置、各种活动区的设立、班级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此外,还包括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等人际环境。
3、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4、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和内涵:
(1)内涵就是定义
(2)种类:潜在的和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5、熟悉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观点:
(1)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 的挖掘和发展。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
(2)教育训练理论
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3)认知发展理论
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z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4、 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制定依据:
教育目标:(考纲)
1) 、健康:(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 、语言:(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 、社会:(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 、科学:(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言,动手动脚,探索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 、艺术:(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依据:A、学科知识 B、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 C、儿童的行为
a、 按时间范围分,
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分四个层次:每一个学年的教育目标、学期教育目标、
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幼儿园活动、
b、 按指导范围划分,
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分四个层次:本园的教育目标、本班的教育目标、
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
目标的结构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认识) 2)技能和能力 3)情感和态度
5、 了解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及具体内容:
(1)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2)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
(3)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4)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
(5)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
移动端访问:北京市学前教育学考点归纳: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