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36

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
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二)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三)自我调控能力
(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五)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六)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调节与适应),寻求发展。
4、个体心理辅导中认知调适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5、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6、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7、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工作满意度
人格特征
角色冲突
学校管理
社会的影响
8、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二)应付压力
(三)社会支持
(四)专家的处理
(五)教师的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