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94

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1、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2、群体规范是躯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

4、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

5、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

6.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所以也有人把人际沟通称之为信息沟通。

7、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性。

8、群体的特征:目标与规范

              组织与沟通

              群体心理与群体凝聚力

9、群体的心理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

10、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群体功能

2.评价标准功能

3.行为导向功能

4.惰性功能

11、人际沟通(信息沟通)的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和通道。

12、人际沟通的功能:传达信息、心理保健、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

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4.外部影响

14、人际沟通障碍: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文化障碍、语言障碍、个性障碍、社会心理障碍。

15、师生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16、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17、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1.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

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18、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

1.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

2.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与发展。

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