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110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分有结构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过程,包括常规性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5、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6、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7、影响为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呈现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反应定势
功能固着
智力水平
动机强度
8、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
智力因素
已有知识经验
动机强度
个性因素
9、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二)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0、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1. 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异。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
(2)专家或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是一种再认知的过程;新手需要先明确目的,再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
(3)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利用直觉;而新手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
(4)专家在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