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26
118

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2.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A.布鲁纳 《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3.( )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把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把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
A.科学技术 B.教育
C.文化 D.生产力
4.( )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科学技术 B.电脑
C.信息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6.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物质前提
C.关键因素 D.无关因素
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知识的数量与更新
C.内容的单一性 D.提倡全面发展
8.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C.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9.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0.师生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接受 B.民主平等
C.领导 D.朋友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含的四个阶段中,( )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且其他步骤都是围绕其展开的。
A.确定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组织课程内容 D.评价课程
1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其学习必须以学生个人的( )为基础。
A.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B.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C.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D.理性知识感性知识
1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 )。
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B.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移动端访问:2013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