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9.2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2-19
304

  二、个别教育工作

  (一)先进生教育工作

  1.先进生的心理特征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2.先进生的教育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先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工作积极肯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喜欢这样的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但先进生也有缺点,也会犯错。也就是说优缺点兼有、长处和短处并存。因此,班主任对他们不能偏爱,而要严格要求,对其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不能轻易放过,要及时批评,以防止先进生产生自满心理。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一般而言,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种那种挫折,会产生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不良感觉。先进生对挫折的感觉尤为强烈,如果班主任不及时为他们创造、提供良好的补偿机会,他们也许从此一蹶不振,所以班主任应努力满足先进生的补偿心理,使先进生沿着“偶然失败——再次表现——表现成功——自信心增强——不懈努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前进。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先进生有较强的超群愿望,一旦有人比他优越就会产生嫉妒。班主任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尽力去缩短这差距,赶上甚至超过他们,这才是一个先进生应有的心理品质。竞争无处不在,先进生由于其各方面的表现,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其他同学进行不公平的竞争。班主任应营造一种团结互助、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先进生有诸多优势:学习成绩好,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善于团结同学等。班主任可以利用先进生的优点,让全班学生模仿,既发挥先进生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同学都取得进步。

  (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运用时应谨慎。

  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不适度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感情。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但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受到过多的指责与惩罚,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而自卑,但呈现于外的却是与众不同的、畸变的自尊心。他们既不能容忍教师当众的批评,往往应撑面子不肯轻易认错,也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的态度或对弱者批护的口吻对待他们。有时,为了满足自尊好强的欲望,不惜采取种种不适当的方法以求得突出自己,例如在课堂上搞恶作剧等。

  (2)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后进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得不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泯灭和枯萎。表现为经常逃学;讨厌他们不喜欢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程;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

  (3)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是人们克服障碍、调节自己行为与思想情感的精神动力。后进生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力,禁不起种种诱惑而做出违背公德和违反纪律的事。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即使改了,还可能旧病复发。

  2.后进生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如果教育未尽到责任,使他们越变越坏,最后走向犯罪道路,那么将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如果把后进生教育好了,则可以把原来的“负值”转化为“正值”。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自然地他们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这时,班主任只能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教师的心理,变教师的爱心、尊重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的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后进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长善救失,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动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班主任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那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效果。

  三、班会活动的组织

  (一)班会及其特征和种类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集体性,一是所有学生都得参加,二是参加者在班会中接受教育,同时每个人又都在塑造着一个集体。自主性,指班会的组织者一

  般是班干部,参与者是所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班主任的说教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针对性,班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事先确定的,不是雅兴忽来,漫无目的而进行的。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常规班会又称班务会,如晨会、周会等。生活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讨论德、智、体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班会活动。

  (二)主题班会及其组织形式

  1.主题班会的概念与形式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选定一个主题,请人做专题报告。这种形式听者处于被动地位,具有灌输性。

  (2)主题汇报会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活动(如参观、读一本书、访问等)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在班上交流汇报。这种形式具有交流性。

  (3)主题讨论会

  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种共识而进行的讨论会,这种形式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这种形式具有明显的竞技性。

  (5)主题竞赛

  如智力竞赛、演讲比赛、跳棋比赛等。

  (6)主题晚会

  如诗歌朗诵会、野营晚会等。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1)确定主题

  这是开好班会的基础。

  (2)精心准备

  这是开好班会的关键。

  (3)具体实施

  应注意: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鼓励主持人临场发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要善于处理意外事情。

  (4)效果深化

  即注意把班会的成果巩固与深化,把它推上一个新台阶。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一次班会应以解决一二个问题为宜。

  (2)要有的放矢

  立足于本班实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主题班会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