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中小学教育学热门考点5.1课程概述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2-19
199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活动体系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评价系统组成的。其中,课程系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或者说,课程论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的问题。

  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朝。宋朝朱熹所说的“宽著期限,紧著课程”中的“课程”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西方,“课程”一词词源最早出自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近代兴办学校以来,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据以上分析,我们要明确“课程”一词所包含的具体意思:

  第一,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第二,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而且还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样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如古代学校教育重语言、政治、伦理和宗教等学科。到了近代,自然科学学科、技术性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才逐渐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如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为代表;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