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08
115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4.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E.国家主义思潮
5.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E.研究型课程
6.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
A.独裁的
B.民主的
C.权威的
D.放任的
E.自由散漫的
8.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
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9.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 )阶段。
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10.人力资本投资包括( )形式。
A.学校教育
B.职业训练
C.科技发展
D.卫生保健
E.信息搜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2.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
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
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6.“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出好学生。( )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
8.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
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德育认知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4.为什么说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16分)
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试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实然和应然。
移动端访问: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