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的境遇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10-30
180

民办教师作为教师的一种岗位,虽然有教师这一职称,但待遇和工资与正式教师相差巨大,现在民办教师这一领域境况也是相当不好,那么关于民办教师的一切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当然,那些对民办教师这一职业有兴趣的人群,也应该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才行。
【摘要】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 ,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问题,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结构、心理、思想、业务水平等问题。了解人才流动规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用人本主义理念管理教师;做好教师综合素质优化建设是提升民办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教师现状 对策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一所学校,教师是最为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公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素质是它们追求的目标。对于民办学校,教师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定会提升民办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名校出名师,名师带名校。然而,民办学校怎样才能吸引名师、培养名师、留住名师?这似乎不仅仅是大幅度的投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就无从谈起,学校自然缺乏对生源的吸引力。可以说,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民办学校发展的老话题。了解民办学校里教师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民办学校的教师现状
(一)有限的教师来源,导致民办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问题似乎已经成了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 从社会角度看,民办中小学的教师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教师流动受制、有关教师配套政策尚未出台、有关法规尚未落实、缺乏“中介”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教师市场尚未形成等;从学校角度看,也同样存在一系列问题:学校发展的注意力向外部环境、硬件建设、管理架构、经济动作、招生宣传等方面倾斜,呈现以“外延”为主的“粗放式”发展特征,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制于外部环境,不少学校招不到“想要”的老师,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一,结构失衡。况且学校招聘考核教师缺乏科学依据,仅凭对职称、学历情况的了解,和试教一两堂课,难以判定教师素质的真实状况;从教师角度看,由于体制的原因,与公立学校比,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入受到影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民办中小学的要求不相称,而且教师“打工”、“临时工”等消极性心态影响着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我们强调合理的教师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在职称上有高、中、低,在年龄上有老、中、青,目的是保持教师队伍水平的稳定和建制的稳定,从而带来教学管理的稳定、教学质量的稳定。但从以下调查来的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教师队伍有的学校过于老化,或过于年轻化,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法,整个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创新,这可能是民办学校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看了这些,民办教师这一岗位真的是需要进行改善。好消息就是,国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好政策开始下达,甚至有的民办教师可以转正了,可以享受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待遇。
移动端访问:民办教师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