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你需要get的知识点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3-21
171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你需要get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育德园师的讲师,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
知识点1: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
知识点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含义: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启示: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
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
含义: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启示: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往往事倍功半。
(4)互补性
含义: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启示: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别差异性
含义:群体角度上,男女性别存在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启示: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你需要get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请联系育德园师的讲师,老师会一一为你解析,祝你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的。
移动端访问: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你需要get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