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行为主义的观点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3-01
88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含《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两个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本篇文章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相关考试内容。

 

  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模拟题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解释受到洛克“白板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认为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华生将条件反射广泛运用于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

 

  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讲师——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新行为主义的重要特点是,承认在S—R之间有一个机体的内部过程作为中介,而不是S对于R的简单的、直线的决定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接受流行歌曲的传播等,观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通过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看法。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随着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要求,新行为主义的这些观点和技术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他们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观点则应当坚决加以反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行为主义的观点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