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3-01
148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含《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个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本篇文章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考试内容。
知识点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2.外铄论(塑造说)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知识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连续的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段为后一阶段的过度做准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体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