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小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1-28
89

  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考试题型题量分布为: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小学科目二分为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课程、小学教学、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发展心理、小学生心理学辅导等几部分内容。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教育基础知识的部分考点。

 

  知识点1:常见的教学方法

 

  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有教育性,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国教学的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教学的根本方向。

 

  贯彻教育性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

 

  2.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以教师自身的形象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实物、模型、图表、语言的形象描述,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 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①实物直观。这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②模象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③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不同及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要服从目的、任务的需要。

 

  2. 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3. 重视技术性细节

 

  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各门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教材的序,循教材的序教学

 

  教材的序,就是教材的系统,包括知识系统、技能和能力训练系统等方面。

 

  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当需要的时候,能准确地再现出来,加以运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贯彻可接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八)及时反馈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贯彻及时反馈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教师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反馈信息,其渠道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2)课余、课间的反馈信息

 

  (3)课外作业中的反馈信息

 

  (4)各种测验和考试中的反馈信息

 

  (5)其他方面的信息

 

  2. 对获得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的调节

 

  3.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九)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以下一些要求: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3.尊重学生的差异

 

  4.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违反教学原则的做法,这些做法主要有:

 

  第一,单纯应付考试

 

  第二,教师满堂灌

 

  第三,滥用各种惩罚性的措施

 

  第四,增加学生负担

 

  【考题再现】

 

  1.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规范 D.教育规律

 

  【答案】B

 

  【解析】根据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和灵活运用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此题选B

 

  2.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 )的思想相一致。

 

  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温故而知新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叫做问答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也是启发性原则。

 

  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4.《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答案】A

 

  【解析】施教者如果杂乱无章的教,一旦打破顺序便无法收拾,所以体现教学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 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答案】D

 

  【解析】温故而知新强调学习结束后的复习和整理,体现巩固性原则

 

  教学原则在考试中出题的频率很高,主要在单选和材料题都会涉及到,同学们应该着重掌握每种方法的实际使用方式,。了解每种方法所代表的意义,读清题干方可答对本部分知识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