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8
284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 A 3. B 4. C 5.C 6. C 7. B 8. C 9. D 10.A
二 填空题
11. 杜威 12. 亚理士多德 13. 社会制约性 14. 遗传素质 15. 提高国民素质 16. 学校教育制度 17. 壬子 丑学制 19. 学科课程标准 20. 发展的过程
三 21.错误
因为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有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作用. 而不是社会文化。
22. 正确
教育发展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单凭教育就可以决定人的发展水平。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第二, 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三,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的关系。
23.正确
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既造成激烈的升学竞争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又不能满足社会对初、中级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央决定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4.错误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学习活动,而不是以间接经验的过程。
四 25.1)关于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教育目的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应该从教育的作用去寻找一个目的
3)教育方法,应是“从做中学”,不断的改造自己的经验
4)教育的思维模式,应该排除“非此即彼”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有机的统一起来
26.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世俗性、教育的公共性叫、教育的国际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革命性。
27.初中生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一是发展显著而不均衡;二是性成熟。
教师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一是不宜给初中生安排过重、持续时间过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二是注意使他们学习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三是注意组织生理卫生方面知识的学习,开展青春期教育。
28.直接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9.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表现为:首先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基本素材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其次,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但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等同的,智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的发展下来
教师在教学中:1 首先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
3 采用启发式教学
4 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0.班级管理的原则:
1)平行性原则:通过教育集体并利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结合起来。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1 改变“管”与“控制”的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力量。2 形成一些管理的制度
3)规模与创新结合的原则:即要有常规,又要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4)目标原则:确定班级目标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通过目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
移动端访问: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