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精简提炼第五章第三节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6-10-28
202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命题点1:人格

  (一)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二)人格的特征

  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

  1.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的稳定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4.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几种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5.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三)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

  (1)概念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人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2)气质的分类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2.性格

  (1)概念

  性格是指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性格特征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为人处事。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设定目标、调节自我、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人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构成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3.认知风格

  (1)概念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2)认知风格的分类

  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在心理活动上的差异:

  ①场独立型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在认知方面有优势;场依存型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有优势。

  ②场独立型的人善于解决需要灵活思维的问题,概括化程度高;场依存型的人能够解决熟悉的问题,喜欢学习具体知识。

  ③理科生偏向于场独立型,文科生偏向于场依存型。

  ④职业选择上,场独立型者喜欢从事理论研究、建筑、航空及艺术工作,场依存型者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职业。

  2)冲动型和沉思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冲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好。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沉思型学生阅读、记忆、推理、创造等能力表现较好。

  3)继时性和同时性。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两种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性、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4.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总的来说,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就越大。

  2)社会文化具有对人格的塑造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进而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学校教育因素

  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天热会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6.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被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

  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4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19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